Select Page

生態創新者群像

建立一個人與動物、自然共融發展的生態系統

法律| 理學| 醫學 | 社會工作

香港大學裡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正在通過跨學科的研究和創新,探討人類和動物與大自然的關係。

我們的地球日益擁擠、污染加劇 ,這些來自醫學、法律、生物學、社會科學等領域的專家正在尋找現實的解決方案,來提高人類和其他生物的福祉。港大在防治動物源性疾病研究上取得突破,挽救了不少動物的生命,另外,專家們還推動立法和公共教育,讓動物免受虐待。

在港大,和動物相關的研究開拓性地促成了大學,與社會上非營利、非政府機構的合作。例如,一位法律學者和大學的保育鑑證實驗室聯手拯救非洲野生動物,一名海洋生物學家和科技創業公司合作,開發一款手機應用來拯救巖礁魚類,還有一位社科學者使用治療犬來協助輔導處於危機邊緣的青年。

港大校友也為動物保護事業傾注心血,他們包括專注拍攝動物自然棲息地的攝影師,或在野生動物保護區從事救援的專家。

學者和校友們都在尋找讓人類和動物、自然共融發展的新方法,為了人類,也為了我們身邊的所有物種和大自然的福祉。

來自不同學科的專家學者

Amanda Whitfort 副教授。 Photo: Anthony Fan

 

1. 倡議動物福利

香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Amanda Whitfort 利用她的法律專業知識,致力拯救本地乃至全球的動物。

Yvonne Sadovy 教授。 Photo: Eric Clua

 

2. 技術拯救海洋生物

Yvonne Sadovy 教授是世界知名的巖礁魚類專家。她從 1993 年起在港大任職,倡導保護瀕危魚類,並實現巖礁魚類漁業的可持續管理。

袁國勇教授。 Photo: Anthony Fan

 

3. 尊重動物,拯救人類生命

袁國勇教授,是動物源性傳染疾病方面的國際專家,長期倡導通過促進家畜衛生和動物福利,來提升人類福祉。

Louise Ashton 博士。 Photo: Peter Davis

實地調研

 

1. 白蟻也能幫助熱帶雨林

2019 年 1 月, 美國權威的多學科學術期刊《科學》發表的封面故事,報道一項研究發現,白蟻有助於減輕熱帶雨林中,乾旱造成的影響。

 

2. 宿霧的觀賞鯨鯊旅遊業

菲律賓奥斯洛布淡那萬小鎮的觀賞鯨鯊,是一項熱門的旅遊項目。香港大學珊瑚生物地球化學實驗室在當地的研究卻發現,賞鯨鯊,導致了當地珊瑚礁生態系統的退化。

Photo: Kadoorie Farm & Botanic Garden

行動起來

 

1. 拯救動物

Gary Ades 博士在 1995 年取得港大生態學和生物多樣性博士學位後,25 年來投身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負責管理動物保護部和其下的野生動物救援中心。這也是香港唯一的非政府組織的野生動物救援中心。

 

2. 記錄野生動物

蘇毅雄 Samson So 在香港大學的環境科學,生態學和生物多樣性以及新聞學三個學科獲得學位。他結合了從三個學位所學,成為野生動物攝影師和保育倡導者。

香港大學的健康雞 — 嘉美雞

如果沒有香港大學的創新,或許就沒有今天市場上全天然、本地養殖的嘉美雞。

動物學家和榮譽教授陳礦安 Daniel Chan(1962 年港大理學士;1965 年港大理學碩士)在 1997 年,與現在被稱為香港大學嘉道理中心的嘉道理農業研究中心合作,潛心研發出一款名為「嘉美雞」的新地方品種。

「嘉美雞」的脂肪含量相對較低,富含膠原蛋白,不含添加的激素、抗生素和有害化學物質。

技術轉移處主任 SC Kim 博士介紹,「嘉美雞在 2001 年首次進入市場,2003 年全面商業化。生產和營銷業務由 Vital-Health Livestock Development Ltd 在香港進行,該公司是一家採用純種養殖技術的衍生公司,隸屬港大」。

「嘉美雞得到了客戶非常好的評價。注重健康的消費者認為,這是滿足他們的胃口以及食品安全需求的最佳選擇。」

人類最好的朋友

香港大學圖書館的常客可能見過 Jasper,一隻可愛的長毛治療犬。Jasper 是一隻英國牧羊犬,牠被一名圖書館員工從救狗之家收養回來,從 2017 年起長駐圖書館,幫助學生應對壓力,特別是在考試期間。

但 Jasper 並不是這個城市裡唯一的治療犬。

「如果你害怕狗…… 你可以坐在前排。這在心理學中被稱為『滿灌療法』」,社會工作和社會管理系副教授兼臨床心理學家黃蔚澄 Paul Wong 博士,開玩笑地向學生們介紹他正領進教室的一隻狗。

「我想與我的學生分享,人與動物的互動在我們的生活中比我們想像的更強大有用」,他說。

黃博士正着手研究,訓練有素的治療動物如何幫助那些難以適應現代生活的情緒病患者。他特別關注在香港的「隱蔽青年」,他們估計有 2 萬至 4 萬名,因恐懼社會活動終日閉門、自鎖家中。黃博士與一家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機構合作,利用治療動物協助這些年輕人走上康復之路。

這是黃博士關於人類與動物之間關係的知識分享影片,並與一隻名叫 Fat Fat 的治療犬見個面。

在龍虎山130年

「自然之脈」展覽將持續至 6 月 9 日,標誌著香港大學與環境保護署於 2008 年共同成立的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成立十週年。

「在創建一個具有保護環境意識的社會中,教育中心發揮着重要作用」,理學院院長 Matthew Evans 教授說。

龍虎山地區的歷史延續了十多年。 該展覽將回顧龍虎山上獨棟房屋的歷史。這些房子見證了130 個寒暑,聆聽了六位藝術家,兩位作家,建築師和依山小築的前居民的故事。展覽召喚這座被城市和山脈環繞的小房子的記憶。

與展覽同時推出雙語書《感知西半山 —— 就是自然》。它的兩個封面展示了珠寶蜘蛛和棕樹蛙,這兩個當地的原生物種。

成為一名獸醫

香港大學的學生可以通過兩個途徑,取得獸醫執業資格。

李嘉誠醫學院,取得生物醫學科學學士學位的學生可以申請英國愛丁堡大學獸醫外科學士(BVM&S)的研究生課程。這項合作計劃在 2013 年啓動,令學生可以從兩所大學獲得兩個學位,並在七年內獲得獸醫資格。

2018 年 10 月,港大理學院推出類似的計劃,理學士學生能夠在墨爾本大學修讀獸醫學博士(DVM)課程。畢業生通過起碼七年的學習,可從兩所大學獲得兩個學位。這項計劃獲得了國際的認可,畢業生可以在許多國家執業獸醫,不需額外培訓。

東非生態之旅

侯智恆博士 Billy Hau(1991 年港大理學士;1994 年港大理學碩士(環境管理);2000 年博士),他將於 2019 年 7 月帶隊前往東非,策劃一次野生動物生態旅行。行程包括,在肯尼亞的傳奇馬賽馬拉(Masai Mara)觀看被認為是最壯觀的自然活動之一的大遷徙,以及在安博塞利(Amboseli)乞力馬扎羅山(Mount Kilimanjaro)觀賞壯麗的景色。每位參與者將與一名在生態有關領域學習的學生領隊配對。

捐款將投入香港大學生態教育基金,支持學生參加體驗式的實地考察。

「我們著重通過實地考察和體驗,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同時融入環境學習愛護環境」,郝博士說。

SOCIALICON